下睑眼袋: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退变松弛、眶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改变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的臃肿、膨隆或下垂,形如袋状的异常形态下睑眼袋,也称眼睑下垂。
上睑也可发生,因此广义的眼袋也包括上睑眼袋。但上睑情况比较复杂,类型多。一般临床上所称眼袋系指下睑眼袋而言。下睑眼袋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等面部老化改变,是面部组织衰老形态标志之一。
有些年轻人下睑也可发生眼袋,多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下睑眼袋的出现,令人失去青春光彩,给人以衰老憔悴之感,不但对容貌美观有极大影响,重者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因此近年来要求行下睑眼袋整复术者越来越多,成为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
眼袋是指因眶脂肪向前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眼睑畸形,上下眼睑均可发生,但以下睑最为常见,通常所说的睑袋一般指下睑袋,睑袋多见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多与家族遗传有关,一般下睑皮肤松弛不明显。 睑袋的出现是中面部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一些中老年人希望去除睑袋,以期恢复年轻的容貌;一些年轻患者更希望去除睑袋,以免显得早衰。社会需求的增加,促进另外睑袋整复术的发展。
目前,睑袋整复术已成为国内外常开展的美容手术之一,而且随着对睑袋成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睑袋整复术式亦在不断出现。
一、睑袋成因研究进展早期人们认为,睑袋的形成是眶隔膜脂肪过多和下睑皮肤松弛所致。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提示,睑袋的发生是眶脂肪量与下睑支持结构之间的正常平衡关系遭受破坏的结果。眼眶为容纳眼球及其附属器的锥形空腔,前口大、后端尖,四壁为骨性结构,眶口为软组织所覆盖,由于重力作用,眶脂肪有向前疝出的倾向,但在眶脂肪量正常的年轻人,这种倾向被强韧有力的下睑支持结构(包括外眦腱、睑板、眶隔、眼轮匝肌、皮肤等)所阻抑,故不至形成睑袋,当眶脂肪过多或眶脂肪不多但下睑支持结构随衰老变得松弛薄弱时,支持结构便不足以阻抑眶脂肪疝出,于是睑袋形成。
由此可见,先天性眶脂肪过多可导致睑袋形成;眶脂肪不多,甚至减少,但衰老引起的下睑支持结构松弛薄弱也可导致睑袋形成。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眼球支持结构随衰老而发生的张力下降在睑袋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眼球支持结构张力下降可致眼球下沉,使其与眶下壁之间的间隙变小,结果压迫眶脂肪向前疝出。
最近,又有人提出眶颧韧带松弛亦参与了睑袋的形成,眶颧韧带起源于眶缘下,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睑袋移行处皮肤的真皮层。随着衰老,松弛的下睑皮肤、肌肉、眶隔和眶脂肪悬垂于相对的眶颧韧带上从而形成袋状畸形。于上述研究,有学者将睑袋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前者主要由先天性眶脂肪过多所致,多见于年轻人,在睑袋病例中所占比例少于10%,后者主要由下睑支持结构老化所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二、睑袋整复术式进展早期,由于人们认为睑袋的形成主要是眶脂肪过多和下睑皮肤松弛所致,故传统睑袋整复术的主要步骤是经下睑睫毛下皮肤切口切除膨出的眶脂肪和多余的皮肤。这种术式,简单、易行、有效,至今仍被广泛采用。但遗有皮肤切口瘢痕,且易发生下睑退缩、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是其主要缺点,1924年Bourquet最早在法文杂志上报告了经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73年,Tessier在颌面外科杂志上报导了自己采取结膜入路实行睑袋整复术及先天性和创伤性眶底和上颌骨畸形矫正术之后,经结膜入路的睑袋整复术才逐渐流行。该术式具有无皮肤切口瘢痕、极少并发下睑退缩或外翻等主要优点。
但由于不切除下睑皮肤,因此用于下睑皮肤松弛、皱纹明显的睑袋患者效果常不尽人意,而且因眶脂肪切除过多所致下睑凹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般认为,经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的最佳适应证是无明显皮肤松弛的原发性睑袋。但近年来,随着化学剥脱术的进展和激光换肤技术的出现,国外有学者认为,只要有去出眶脂肪的指征存在,即使下睑皮肤松弛、皱纹明显,也可用经结膜入路术式,因为可用化学剥脱或激光换肤技术改善下睑皮肤质量,也有学者认为,对下睑皮肤松弛、皱纹明显的睑袋患者,应用经结膜入路术式去除眶脂肪,同时经睫毛下切口切除多余的皮肤或附加外眦成形术,也可获得满意效果。
众所周知,东方人的皮肤类型不同于西方白种人,因此经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与化学剥脱或激光换肤术联合应用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国人,因为化学剥脱或激光换肤术后,下睑皮肤发生过度色素沉着的危险性较大。
TAGS: 与 术式 研究进展 成因 术的 眼袋 整复 下睑